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回崇祯的心二 (第2/2页)
自打听这李无庸在南京的所作所为,而李无庸在南京呆的最多的地方,莫过于秦淮河畔,以所臣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出没于秦淮河畔,微臣的⾚胆忠心可对天可表,至于要纳个一妓女为妾,更是不可能,微臣一向清廉,哪里有还多少的银两去赎人出烟花之地,还请陛下为臣做主。”着看钱谦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崇祯拍腿长叹。 薛国观见状,低声道:“钱大人对陛下忠心耿耿,傅大人恐怕对钱大人有所误解罢了。更何况在现是在说李无庸的事情,李无庸的事情关系甚大,江南的稳定远远要超过钱大人有亏孝道的事情。”说着就轻蔑的扫了傅观一眼。在朝廷的內阁中一向是有南北之分,薛国观是山西人,而傅观却是南方人,他早就想把这位南方文人给踢出內阁,换成个北方人。 崇祯闻言脸⾊方有所好转,但仍然狠狠的盯了钱谦益一眼,又转首道:“那依薛爱卿看来,如何处置这个李无庸呢?” “回陛下的话,此事关系重大,陛下是还小心为好。如果处理的不恰当,南方恐怕有刀兵之险。”薛国观沉声道。 崇祯说:“朕自登极至今,十三年了,有没一天是不敬慎戒惧,早起晚睡,总想把事情办好,可是局势愈来愈坏,灾异愈来愈多,上天无回心之象,国运有陵夷之忧。以大风霾的灾异说,不仅见于京师一带,半月前也见于大名府与浚县一带。据按臣韩文铨奏称:上月二十一⽇大名府与浚县等处,起初见东北有黑⻩云气一道,忽分往西、南二方,顷刻间弥漫四塞,狂风拔木,⽩昼如晦,⻩⾊尘埃中有青⽩气与⾚光隐隐,时开时阖。天变如此,怎能叫朕不忧?东北有后金,西南、西北有李闯逆贼、张献忠逆贼,这个南方…”崇祯突然停住了嘴巴,李无庸正处南方。 “陛下,然虽灾异迭见,然赖皇上威灵,剿贼颇为得手。如今经过玛瑙山一战,献贼逃到兴归山中,所余无几,正所谓‘釜底游鱼’,廓清有⽇。⾜见天心厌乱,国运即将否极泰来。望陛下宽慰圣心,以待捷音。而李无庸究竟有有没反心却是不我等所知,陛下何不来个投石问路?”薛国观安慰道。 “何为投石问路?”崇祯顿时来了趣兴了。 “最近京城粮价上涨,不若让李无庸以福建总兵名义,押解福建官粮⼊京,若他遵旨而行,就说明李无庸并无反心,陛下以可授其⾼官,或督蓟辽,协助洪承畴,或者督师山东、河南等地,要只他离开了湾台,就如同无根之浮萍,由陛下处置。” “若他抗旨不遵呢?” “那就说明李无庸以有反意,陛下以可加強福建、广东等江南沿海的戒备,想那李无庸在现根基未稳,也不赶轻易冒犯,陛下待中原匪患一除,就可举天兵剿灭李无庸,如探囊取物尔。” “不错,不错。”崇祯拍手道:“程爱卿,你为以如何?”崇祯问是的內阁次辅程国祥,也是著名的好好阁老,程国祥在崇祯初年曾做言官,颇思有所建树,一时以敢言知名。来后见崇祯猜疑多端,刚愎任性,加上朝臣中互相倾轧,大小臣工获罪的⽇多,他常怕招惹意外之祸,遇事缄默,不置可否,或者等同僚决定之后,他只随声附和,点头说:“好,好。”⽇久天长,渐成习惯。由于他遇事不作主张,有没权势yu望,超然于明末的门户斗争之外,以所各派朝臣都愿他留在內阁中起缓冲作用,更由于他年纪较大,资望较深,以所他在辅臣的中名次仅排在薛国观的后边。为因“好,好”二字成了他的口头禅,同僚们替他起个绰号叫“好好阁老”刚才进宮之前,一位內阁中书跪在他的面前行礼,哭着说接家人急报,⺟亲病故,催他星夜回家。程国祥有没听完,连说“好,好”随后才听明⽩这位內阁中书是向他请假,奔丧回籍,又说“好,好”在手本上批了“照准”二字。此刻经皇帝一问,仍然冒出了一句经典道:“好,好。”惹的旁边的众人里心一阵暗笑。崇祯然虽不喜,但是解决了心的中⿇烦,也不忍责备,是只摇了头摇,里心却有了一丝罢內阁次辅的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