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mdash;64章  (第4/6页)
一张大网,把人网起来慢慢吃。我觉得这萧政就像是一个蜘蛛老妖,布了这天罗地网,要将我一身困在其中。    萧政起身离去。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横,掀被子下床,直直跪了下来。    “你这是做什么?”萧政来拉我,我挣脱开,朝他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我低垂着眼,用我从来不曾用过的轻软婉转的语气道:“陛下,本国民俗,长者逝,必有子女服其终。小女乃家中长女,又常年在外,未曾服侍于父亲膝下,心中十分愧疚不安。只求陛下开恩,允许小女明日去刑场,目送家父最后一程!”    萧政站在我面前,默不作声。我只看得到他的衣摆和宫靴的一角。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的声音才从上方传了下来:“准了。”    我磕头谢恩,萧政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草儿过来把我扶起。    我问她:“当初我那件衣服呢?那是我娘亲手缝的,我明日想穿。”    草儿去把我家出事那天,我穿的那件衣服拿了出来。衣服洗过又熨过,袖口的血迹已经没了。我仔细摩挲了一番,见衣服整理得很好,腰带上的盘扣也还在,满意地点了点头。    次日天气闷热,空气里一丝风都没有,湿得滴得出水来。天空盖着一层半厚的云,太阳偶尔露出一个轮廓,又转眼被云遮盖了去。    我换了衣服,仔细梳好头。    廖致远已经在外面等着我。他今日也做平民打扮,侍卫则做车夫,赶了一辆不起眼的青帐小车。    草儿半扶我,半挟持着我上了车。    车走得慢,小半个时辰才走近菜市口,然后又走不动了。    到处都是人,四面八方涌来的民众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些人,有城外农户,有井市小民,也有文人商贾。半大的孩子嘻嘻哈哈地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大媳妇和老妈子在旁边说笑着,就像是来赶集一般。    赶集月月有,砍一个王爷的头,却不是每个月都能见着的。    草儿在我头上披了一块纱巾,这才扶着我下了马车。    侍卫带着我们从小路绕了一炷香的时间,前方豁然开朗,正是已经清过人的菜市口。    邢台已经立好,周围官兵把守,闲人无法靠近。    廖致远扶我站在一处商铺的屋檐下,说:“这里人少,看得也清楚。”    说得好像我们是来看戏似的。    我一言不发地站在角落里,听到旁边几个文人打扮的男子在议论纷纷。    “魏王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今天这个下场,也是活该。”    “听说从魏王府里,抄出黄金万两,珠宝古玩无数。真乃国之巨贪啊。”    “可怜魏王的女眷。那晚晴姑娘,可是京城出名的才女,据说又生得闭月羞花。这下香消玉损,不知道多少男子要扼腕叹息了。”    “对了,听说北方草原王千里加急,修书于陛下,求陛下饶恕瑞云郡主的性命。”    “可有这事?”    “听说是郡主北上时,同他私定了终身,本想回来求魏王同意这门亲事的。没想亲事还没临门,祸事就已经进了家了。”    “那郡主都已经死了,这可如何是好?”    “嗨,不过一个女人而已…”    我听得清清楚楚,心里隐隐感动。    莫桑倒是讲信用之人。虽然我从来没把他儿戏般的许婚当做一回事,可他是真的说到做到了。    可惜我和他,估计是没缘分了。    人群里突然沸腾起来。我抬起头,隔着白纱,见士兵远远地押着一个高大的男子从门里走了出来。    我眼睛被刺得生痛。    那就是我爹。    日几未见,我爹瘦了些。他身穿囚服,头发还算整齐。虽然士兵推搡着他,他又带着镣铐,可身躯依旧挺拔,步履从容不迫。虽是赴刑场,却犹如闲庭散步一般。    我苦涩一笑,眼泪火辣辣地疼。    又见一个小孩子被侍卫牵了出来。孩子似乎已经被吓傻了,不哭不闹,目光呆滞。    旁人低声议论:“那就是魏王的小世子。”    “可怜。几岁的孩子…”    “只怪生错了人家。”    侍卫推了一把,弟弟噗通跪在我爹身边。我呼吸一紧,像是被人一拳捶中鼻子,眼泪滚落了下来。    弟弟幼小乖巧,家里谁不拿他当心尖上的rou。如今娘死了,他就被人这样推来扯去上断头台。    “姑娘,还好吗?”草儿悄声问我。    我摇了摇头,把她推开。她闭嘴,安静地站在一边。    礼号响起,皇帝驾到。众人下跪行礼,高呼万岁。    只见萧政带着文武官员,登上城墙看台。隔着这么远,也看不清他。不过他的表情,想必真是得意志满的。    底下看刑台,礼部尚书也已就坐。    将近午时,天气越来越闷热,仿佛快要呼吸不过来了一样。围观的人都汗如雨下,叫骂之声却依旧一声高过一声。听下来,仿佛人人都与我们陆家有不共戴天之丑,天下只不幸,也尽可算在我爹头上。    我望着邢台上我略显佝偻的爹,又看着我弟弟幼小的身影,觉得一片苍凉。    二十五年的繁华,换来的是我们陆家的断头台,和萧政的天下太平罢了。    我晃了晃,朝前走去。    “姑娘!”草儿伸手拉我。    “算了。”廖致远说“走近点无妨。”    我一步步向刑场边缘走去。大理寺的士兵极不客气,长枪一指,对准了我。    廖致远向前一步,将我护在了身后。    那士兵认得他,赶紧收了抢,自动让出了个缺口。    我从廖致远身后站出来,就听到午时鼓声大作。    吏部尚书手执红签,微微一顿,然后将其抛了出去。    爹和弟弟被按倒在邢台之上。人群的欢呼声中,我看到两个刽子手高高举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