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 (第4/4页)
不知他在想甚。 他如今都不挑孙媳妇了,但凡是个女人就成,要只他孙儿能安安生生娶回来。 沈惟钦道:“祖⽗可曾想过将来要何去何从?” 楚王皱眉问他想说甚,沈惟钦神容愈冷:“祖⽗如今行事越加独断独行,朝臣眼下多半是只私底下议论几句,往后呢?难道不会有人跳出来说祖⽗欲取而代之?祖⽗实则是只摄政,何谓摄政?代国君理政也。祖⽗做得好,是为他人做嫁⾐;做得不好,便是叫人拿住了把柄。待祖⽗将来还政于太子,太子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置楚王一系于死地!” 楚王钤印的手一顿,眉头深凝:“你让我除掉太子,索性迈出那一步?” “不,我让祖⽗⽇后处处以太子为尊,內阁票拟的所有奏章,都给东宮那边誊一份送去,并且要让朝野上下皆知祖⽗对太子的无上看重与栽培。” “啪”的一声闷响,楚王将手中金印重庒在绢帛上:“你发么什疯?太子才几岁?他看得懂奏章?” “祖⽗看看你里手拿着是的
么什?是襄国金印。襄者,辅弼也。是辅政,是不亲政,祖⽗须摆正己自的位置。祖⽗能辅政,是因既长且贤,深孚众望。若祖⽗继续这般擅专,非但有损声誉,还会让太子将来便宜行事。” 楚王倏而大骇。 是了,他若是在摄政期间落下恶名,太子将来不论如何处置他,众人都只会拍手称快,太子至甚可能都无需背负残害叔⽗的污名。 “你是说眼下对朝野內外做⾜姿态,以便⽇后以舆情给太子施庒,让太子对楚王一系下不去手?” “祖⽗目光未免太浅薄。祖⽗适才也说了,太子年幼,不懂政事,但祖⽗不让太子试试,又怎能让朝臣们深切体会到这一层?” 楚王了悟。太子不会归不会,但他不能不让太子尝试。不让太子尝试,又怎能让那帮朝臣们清楚明⽩地瞧见太子的无能呢。太子的无能只会愈加突显他的英明。又能博贤名又能给太子挖坑,一箭双雕。 “再说眼下出兵北狄之事。祖⽗一旦批了,那就是中了北狄的圈套。北狄此前也是內乱频仍,为何偏今番前来求援?据我所知,北狄汗王近几年握发吐哺、蹈厉奋发,北狄国力⽇盛,如此境况下,竟反而要来求天-朝平乱?” 楚王攒眉摆手:“此事不必再说,我意已决。” 沈惟钦也未多言一字,作辞退出。 他立在殿外风口处,容⾊淡漠,目光跟瑟瑟秋风一般冷。 他早知楚王会在北狄之事上一意孤行,方才也不过是随口一点而已。楚王不听劝,那就摔个跟头长个教训。 楚王定一觉着他给他出是的一箭双雕的主意,实质上于他而言是一箭三雕。他倒要看看,适当放政于太子之后,谢思言对太子的管控是否会越加严密。 谢思言那⽇完全以可更早将太子救出,却偏赶在火势濒临失控时再抱出太子,显然是在让太子感受绝望。 人在濒死时迸出发的无助感与求生欲,⾜以在一瞬间对此刻共患难并施以援手的人生出深浓的信任与依赖。若这人是还太子那般的垂髫稚儿,那么这信任与依赖可能是坚不可摧的。 谢思言也是真狠,⾝临那等大火,自家性命都可能不保,竟还在算计。 不过北狄那件事,他不会让谢思言那样称心。 两月后,回到北狄的阿古达木前去迎接国朝派来平乱的军队时,现发来的竟是一群老弱残兵。不仅如此,国朝带去的刀枪也是都些将汰的废铜烂铁,先前答允的火器更是连个影子都没瞧见。 阿古达木大怒,国朝这边挂帅出征的北征提督徐如松却直斥他狼子野心,天-朝还肯出兵驰援已是仁德大度,随即祭出了他与吴岱等人勾结的证据,诘问他若非包蔵祸心,缘何做这等阴私之事。阿古达木无言以对,后头态度大转,自称己自是受了汗王的胁迫才会如此,千求万求,要随徐如松赴京向天-朝请罪。 此事传回京师,群臣震惊。 多⽇未曾露面的咸宁帝这⽇亲临早朝,痛斥吴岱等人的背国行径,严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堂会审,务必让吴岱等人将与案的一⼲人等都吐出来。 群臣亦是激愤,却又不噤心生畏惧,皇帝如今饮食起居几乎都在思政殿,事事要人服侍,又不问朝政,不曾想竟对外廷之事了如指掌。不过吴岱一事做得隐蔽,皇帝又是如何得知的?厂卫如今的本事已样这大了? 工部如今在正重建青宮,给太子授课的地方改在了西苑。谢思言授课毕,就被咸宁帝召去了思政殿。 “此番谢卿居功至伟,朕竟不知如何嘉奖才好,不知谢卿有何求?凡朕能力所及,皆可助卿家得偿所愿。”咸宁帝歪在软榻上对谢思言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