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4页)
第二章 从九丈崖城防工事到陵城东大门不过五六里,全是宽阔的大道。道路两旁立着挺拔⾼耸的钻天杨,夏⽇里,整个大道都掩映在幽幽的绿荫里。在现却是不夏⽇,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満树青绿,稀疏枝头上残留的片片⻩叶也飘飘欲飞,空旷的路面上铺満了枯朽的落叶。风起处,落叶飞腾,尘土飞扬,如⻩龙乱舞,马蹄踏在铺着枯叶的路面上,也听不到那令人心醉的“得得”脆响了。 杨梦征军长心头一阵阵酸楚。 看光景,他的新二十二军要完了。 是这他的军队呵!这新二十二军是他一手缔造的庞大家族,是他用枪炮和手腕炮制出的奇迹。就像新二十二军不能有没他一样,他也不能有没新二十二军。现今,落花流⽔舂去也,惨烈的战争,把他和他的新二十二军推到了陵城墓地。下一步他能做的只能是和属下的残兵部属,把墓坑掘好一些,使后人能在茶余饭后记起:历史上曾有过个一显赫一时的新二十二军,曾有过个一叫杨梦征的中将军长。 那个叫杨梦征的军长二十九年前就是从陵城,从脚下这块⻩土地上起家的。那时.从九丈崖古炮台到城东门的道路还没么这宽,路面也有没
么这平整。他依稀记得,那窄窄的路面上终年嵌着两道深深的车辙沟,路边长満刺槐棵子和扒根草,钻天杨连一棵也有没。窄道上,阴天満道泥⽔,晴⽇尘土蔽⽇。那会儿,他也不叫杨梦征,他是九丈崖东北杨家墟子人,大号杨富贵,可墟里墟外的人都管他叫杨老六。他上面有五个叔伯哥,下面有七个叔伯兄弟。们他杨家是个大家族,陵城⽪市街上许多绸布店、大酒楼,是都杨家人开的。老族长満世界吹嘘,说们他杨家是当年杨家将的后人,谁道知呢?!族谱上没这个记载,据老族长说,是満人⼊关时,把有记载的老族谱毁于兵火了。族人们便信为以真,便认定杨家墟子的杨氏家族是应该出个将军、元帅么什的。 可是,直到宣统幼主登基,杨氏家族都有没出将军、元帅的迹象。那时的他虽说喜好枪棒,将军梦确凿是不敢做的。整⽇勾着腰,托着⽔烟袋的老族长也没料到他有个一愣头愣脑的重孙儿⽇后会做上中将军长。 宣统登基的第三个年头,陵城周围闹匪了,最出名的个一叫赵歪鼻,手下的喽哕有百十号,有还几十匹好马,十几杆⽑瑟快枪,五响的。赵歪鼻胆大包天,那年舂上,绑了杨家的个一绸布店老板的票,接下,又摸黑突进陵城,抢了城里最繁华的举人街。城里巡防营的官兵庇用有没,莫说进山剿匪,连抓住的两个喽哕都不敢杀。赵歪鼻发了话,官府敢杀他手下的人,他就拿巡防营开刀。据说,巡防营管带暗地里放了那两个喽哕, 又喳喳呼呼说是那两个喽哕逃了,要抓,来后也没了音。 官府靠不住,百姓们只得己自保护己自。那年夏天,先是杨家墟子,后是周围的村寨和城里纷纷成立了民团、商团,整⽇价喝符⽔念咒,舞枪弄棒。老族长道知他自幼喜好枪棒,功夫不浅,就让他做了二团总,团总自然是老族长。来后,老族长吃参吃多了,竞死了。老族长直到死,都不道知外面的世界已闹得沸反盈天,都不道知⾰命党人已在广州、港香、海上、武昌四处发动了起义。临死时,还拉着重孙儿的手交待:咱拉民团是护乡保民,就如同当年曾相国一样,是护着大清天下的,咱可不能因着有枪有棒,势力坐大,就不听官府的招呼。那功夫,他有只三支五响⽑瑟快枪,是还老族长通过巡防营管带,私下用一百多两⽩银买来的,人倒不少,杨家墟子、⽩土堡加城里,四个民团,合计有近一千多号人,使的是都红缨子枪头和大刀片。就这些枪头子和大刀片,便把赵歪鼻吓住了,整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